不等不靠,自立自强,勤劳致富传佳话
来源:亚博官方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   日期: 2020-03-20 浏览次数:89092
       有一种责任,叫养家脱贫;有一种志气,叫自立自强。这就是英吾斯坦乡艾日木巴格村村民帕提姑丽·亚森的现实写照。她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穷,用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主动出击,抓住机遇,大胆实践,用坚定的肩膀擎起美好生活的风帆,她用自己的努力奏响了一曲脱贫致富的华丽乐章。

       责任心承担家庭重担。帕提姑丽今年37岁,与丈夫艾孜提吾麦尔·吾布力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劳动力少,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二女儿乃则热·艾孜提吾麦尔被查出患有“脊膜膨出”疾病,“我非常的伤心,无论有多难,我都要挣钱给我女儿治病。”提起二女儿的病,帕提姑丽眼中泛着泪花。为了给乃则热治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帕提姑丽一边养育三个年幼的儿女,一边打零工赚些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撑起家庭的生活重担,但辛苦所得仅能勉强维持生计。2017年3月,乃则热病情恶化只能休学在家,这让原本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有爱就能创造奇迹,当亚博官方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得知乃则热的情况后,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对接医院、联系医生、筹集资金、争取公益救助。2017年6月,在亚博官方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和各界力量的帮助下,乃则热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完成手术,可以回到校园正常学习了。面对家庭的贫寒和不幸遭遇,帕提姑丽没有向生活妥协、向命运屈服,而是不断探寻改变生活状况的门路,她深深地明白:只有掌握一门技术才能彻底摆脱贫困,才能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

       勤劳手成为养鸽行家。2017年11月,亚博官方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驻地的6个村推行“就地培训、发放种鸽、资金帮扶、防疫保障、统一收购”的鸽业养殖模式,为617户贫困户开办养鸽技术培训班。帕提姑丽报名参加了为期40天的培训,有心的她认真学习养鸽技术,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挣钱。学到技术之后,她又领到24对扶贫鸽,开始自己养殖鸽子。她结合培训时所掌握的养殖技术,每天精心清扫鸽舍、科学喂食、消毒防疫,把鸽子管理得顺顺当当,鸽子一天天的长大,鸽群也在不断壮大。正是凭着她这股好学、勤劳的精神,她成为了村里的养鸽能手,同时收入也逐步增加。



       “你可以去新投鸽业公司上班,在那里,你能通过学习提升养鸽技术,还可以提高收入。”2018年5月,在亚博官方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张俊杰的介绍下,帕提姑丽到新投鸽业公司上班。之后,帕提姑丽的丈夫艾孜提吾麦尔也去了新投鸽业公司工作,懂事能干的大女儿伊丽姆努尔·艾孜热提吾麦尔也会在寒暑假去新投鸽业公司勤工俭学。加上自家养殖的肉鸽,帕提姑丽全家的月收入达到了六、七千元。
       “养鸽子让我赚到这么多钱。我还想多养一些肉鸽,让日子过得更好!”这一切,帕提姑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2019年,帕提姑丽顺利脱贫。帕提姑丽通过自己的自强不息,苦干实干,走出困境,坚定了致富的决定和信心。
       自信心谋划美好前景。“我要让孩子们上好的大学,我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帕提姑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步。

       2020年2月,帕提姑丽又鼓励丈夫艾孜提吾麦尔利用他会维修电器的技术,以及用这些年养鸽子攒下来的积蓄在英吾斯坦乡开了一家家电销售维修店,一边销售冰箱、冰柜、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一边替村民维修电器。开业之际,亚博官方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专门送去了牌匾表示祝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亚博官方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我这家店月收入能达到5000元。”艾孜提吾麦尔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帕提姑丽从一个打零工的村民变为鸽业养殖的行家里手,再到开家电销售维修店的致富带头人,是鸽业养殖技术让她迅速成长。近年来,她凭借脱贫政策的东风,能够自立自强、不等不靠、勤于学习、与时俱进,由‘输血’变为‘造血’,在艾日木巴格村树立了榜样,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脱贫致富梦想,而且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助贫致富的示范之路,我们应该为她点赞,给她支持和鼓励。”亚博官方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驻英吾斯坦乡艾日木巴格村“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张俊杰欣慰地说。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撑下,解除了后顾之忧,帕提姑丽这个原本陷入困境的家庭看到了曙光。她表示:今后一定会加倍努力,培养教育好孩子,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

       2019年艾日木巴格村实现贫困村退出,2020年,亚博官方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进一步解决困难农户中有劳动能力家庭的稳定就业问题。目前,艾日木巴格村困难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共313户762人,他们在一、二、三产业中积极就业、主动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崭新的幸福生活。





0